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
同飲一江水 共筑蘇陜情
——南通對口幫扶漢中紀實

南通和勉縣共建的中小微企業孵化園一角。 通訊員 蔣虛攝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一個是地處長江入海口的江蘇南通,一個是長江支流漢江源頭所在地陜西漢中,以蘇陜協作為契機,南通漢中兩地深情牽手,開啟了一場跨越千山萬水的奔小康之旅。
“十三五”以來,南通圍繞民生改善、產業對接、勞務協作、人才支援等重點領域,全力幫扶漢中。南通累計投入蘇陜協作資金13.3億元,支持漢中實施蘇陜協作項目966個,累計覆蓋帶動貧困人口18.26萬人,攜手漢中實現所有縣區全部脫貧摘帽,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產業合作 一園帶動百業興
4月6日,西鄉縣國動產業園服裝車工培訓中心分外忙碌,200多名當地工人正在接受服裝生產技術培訓。經過兩周左右初步培訓后,這些工人就會派往入駐園區的企業,從事訂單成衣生產。
西鄉縣國動產業園是南通、漢中合作共建的“區中園”。西鄉當地以抓脫貧攻堅的力度抓園區建設,在項目審批、土地供應、跟蹤服務等方面全力保障。項目2019年3月開工建設,2020年9月即建成投用,創造了項目建設的“西鄉速度”。
“園區聚焦服飾產業,著力打造東西部產業協作示范平臺、陜南地區服飾產業聚集區。”西鄉縣國動產業園相關負責人蔣海南介紹,目前園區已入駐服飾加工企業5戶,大生紡織、杉杉服飾等5戶意向企業正在洽談入駐。
產業興則百業旺。南通漢中兩地緊緊扭住產業扶貧“牛鼻子”,依托漢中發展條件和資源稟賦,創新產業協作模式、平臺支撐等,立足“漢中所需,南通所能”,不斷嫁接引入服裝加工、中醫藥、現代材料等特色優勢產業。目前,漢中已先后建成以通城外貿輕工產業園、寧港產業園、西鄉縣國動產業園為代表的“區中園”13個,入園企業31家,總投資38.71億元,帶動1萬多名貧困人口實現就近就地就業,為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構筑起了堅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與此同時,南通漢中兩地積極推動“漢貨入通”,積極搭建農產品對口銷售平臺,開展產品展示展銷活動,打通產業扶貧的最后一環。5年來,南通累計采購、銷售漢中特色農產品3.18億元,帶動貧困人口1萬余人增收。
勞務協作 雙輪驅動助就業
“剛來時挺孤單的,后來找到了‘城固之家’,認識了很多老鄉,挺開心!”海天制藥南通地區業務負責人姚銘說。他借助蘇陜勞務協作的機緣,2018年來到南通,如今事業不斷做大。
脫貧攻堅,就業當先。5年來,南通漢中兩地持續深化勞務協作,打造“通漢就業直通車”勞務品牌,搭建“城固之家”勞務互助平臺,江蘇貴玲、思睿達、蘇中江等勞務機構在漢中建立基地。以勞務協作轉移就業為目的,兩地累計舉辦勞務協作培訓班93期,培訓貧困人口3117人。南通先后有459家次企業赴漢中開展招聘活動82場次,累計推送就業崗位5萬多個,每年吸納漢中籍勞動力1200人赴南通就業。
略陽縣山妹子社區工廠內,工人們正在加工汽車線束。“這是蘇陜協作項目,海安市恩達公司幫助我們建起生產線,并派技術人員上門培訓,目前可安置工人50名。”工廠負責人楊麗娜說,社區工廠建于2018年6月,南通市海安工作組給予了大力幫扶。除線束加工外,山妹子社區工廠還可開展運動鞋面和手工制品來料加工,目前已帶動100多名留守婦女實現穩定就業。
“我是易地搬遷戶,以前在山里務農,一年到頭攢不到幾個錢。現在在家門口上班,一個月工資近3000元,既方便照顧家里的老人孩子,又有一份穩定的收入,這樣的日子過去想都不敢想。”工人馬彩娥笑呵呵地說。
據統計,依托產業合作項目和扶貧車間、社區工廠等,漢中累計有3000余名貧困勞動力在省內就近就業。
人才交流 扶貧扶智緊銜接
張衛榮是南通市海門區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助理。在勉縣婦幼保健院掛職鍛煉的一年里,他在這里做了很多創新性的工作:制定醫院采購制度、建立首問負責制等;交付全套的二級醫院管理制度模板;帶領3名海門幫扶醫生在縣域內醫療機構進行流轉幫扶;發動醫療隊員赴勉縣村鎮開展健康知識講座……
5年來,南通漢中兩地采取雙向掛職、技術指導、兩地培訓、委托培養等方式,全面推進教育、醫療、科技、文化等多層次人才交流。漢中先后選派215人次黨政干部和661人次專業技術人員赴南通掛職和交流學習,南通先后選派46人次黨政干部、720人次專業技術人員來漢中掛職和對口幫扶。兩地先后舉辦黨政干部培訓班49期,培訓黨政干部1206人次;舉辦專業技術人才培訓班59期,培訓專業技術人才2636人次。
蘇陜協作開展以來,南通市、漢中市代表團交流互訪、示范引領,市縣鎮村四級精準對接、雙向互動,政府、企業、社會全面參與,推動兩地扶貧協作向縱深推進。“十三五”南通漢中市縣兩級先后召開聯席會議40余次,簽署10余項政府間合作協議和30余個項目合作協議,累計開展對口交流活動200多批次。
萬里江水連蘇陜,攜手邁向新征程。下一步,漢中將搶抓新一輪蘇陜協作機遇,緊扣綠色循環、生態宜居戰略定位,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牽引“三市”共建,以“四個在漢中”為總抓手,實施“五大工程”,建設“六個中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奮力譜寫漢中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記者 高振博)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