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將于3月4日在北京開幕。3月3日下午,出席會議的住陜全國政協委員,乘坐G26次高鐵列車抵京履職。

在赴京高鐵上,委員們正在熱切討論。
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住陜全國政協委員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積極建言獻策,在戰疫戰貧大考中主動擔當作為,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以實際行動和履職成效,交出一份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的合格答卷。
▼視頻:帶著“民聲”上兩會▼
(視頻:各界導報 康鵬 馬卓 魚哲婧 烏真)
住陜全國政協委員顏明
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營商環境優化、鄉村振興、養老……這些都是住陜全國政協委員、西安立豐企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顏明近年來傾注心血和積極奔走鼓呼的重點領域。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央、省市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幫扶企業的利好政策,其中財政、金融等部門出臺的貸款展期續貸、減免緩稅費等政策,對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效果顯著。
眼下,國際疫情還未得到有效控制,如何紓解企業困難?除了減免稅費等舉措外,顏明認為,可以考慮繼續加大金融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大量企業仍存在‘扛過了去年、扛不過今年’問題,以商業項目、還款周期較長的‘經營性物業貸款’最具代表性。”顏明建議,政府應出臺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將已執行部分年限的長期(10年)經營性物業貸款再轉貸為10年期,這將使一大批企業渡過階段性困境,金融機構也因改變貸款形式而降低金融風險,進而保障企業良性發展、保障就業。
住陜全國政協委員李梅
去年以來,住陜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李梅多次為參與抗疫的醫護人員送去慰問演出。結合本職工作與調研思考,今年她將建言重點放在文旅融合方面。
“陜西既是文化大省,也是旅游大省,文旅資源豐富,比如華山有劈山救母的故事,臨潼有千古一帝、楊貴妃等文化IP,但目前我們陜西在文化旅游方面還沒有能在全國范圍內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品,如果能更重視這方面的發展,陜西的旅游業包括戲曲發展會走上一個新的臺階。”李梅說。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實施的起步之年。為充分履行好職能,住陜全國政協委員們前期圍繞鄉村振興、生態文明、疫情防控、產業發展、社會治理、法治建設等方面開展了大量調查研究,精心準備了一批高質量的提案。
▼視頻:帶著“民聲”上兩會▼
(視頻:各界導報 康鵬 馬卓 魚哲婧 烏真)
住陜全國政協委員鞏富文
住陜全國政協委員、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近年來已先后提交“推進監察體制改革”“推動區塊鏈創新發展”“傳統文化要從中小學抓起”等多個領域的提案120余件。今年,他將從打造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黃河經濟帶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
住陜全國政協委員霍學喜
“目前,楊凌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在運行過程當中,存在需要政府在外交和科技等方面進行梳理的一些體制機制和政策問題。”住陜全國政協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霍學喜說,圍繞這些問題,自己將向國家發改委提出相關建議。
住陜全國政協委員李香菊
“要想更好履行職責,站位一定要高,但選題調研的切口一定要小,要通過小切口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背后的重要問題。”住陜全國政協委員、西安交通大學教授李香菊表示,自己一直在“充電”學習,時刻關注國家大的改革新動態,希望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在履職過程中為經濟社會發展、為百姓民生福祉改善發出自己的聲音。
站在新起點,踏上新征程。住陜全國政協委員們表示,將不斷提高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水平,廣泛匯聚人心和力量,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貢獻。
各界導報記者 唐冰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