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西安切片工廠車間,一線員工正在操作分選機以確保每一片單晶硅片都符合質量標準。通訊員 王一淳攝
記者 徐穎
高質量發展是一場涉及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增長動力等諸多方面的系統性重大變革。對我省而言,也是著力破解發展難題、轉變發展方式、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迫切要求,更是建設質量強省、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質量工作,把質量強省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大力實施質量強省戰略,扎實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
瞄準產業發展方向
著力提升質量發展水平
“近年來,公司的規模指標和效益指標每年均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今年上半年公司訂貨額更是同比增長149.24%,這與我們多年來堅持創新質量管理,踐行高質量發展理念密不可分。”西安陜鼓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鼓)相關負責人說。
陜鼓圍繞系統解決方案,建立了“1+7”業務模式的質量體系,全面建立并及時調整質量管理組織架構,進一步落實質量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推行缺陷產品“零容忍”;加強供應鏈質量管控,將質量管理延伸至供應商,實行質量“一票否決”制度;為強化體系運行,按照“季度策劃、月份審核、動態驗證、季度評價”的模式,采取“動態+集中+滾動”審核方式,保證質量體系、檢驗體系、計量體系有效運行。
公司先后獲得“全國質量獎”“陜西省質量管理獎”“西安市質量管理獎特別獎”和首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陜西省“質量文化示范企業”等榮譽。“陜鼓模式”成為我省先進制造業與生產型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一張名片。
質量是興國之道、富國之本、強國之策。早在2017年9月國務院就發布實施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同年12月,我省印發《陜西省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從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以及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城鄉發展、區域質量水平6個方面明確了22項任務。
為確保各項任務措施取得實效,我省瞄準產業發展,還相繼出臺了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工作,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推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加快發展服務業及生產性服務業以及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建設知識產權強省、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加強全面質量監管等一系列實施意見。
為激發企業的參與積極性,我省開展了陜西質量獎評選表彰活動,先后有27家企業和組織榮獲陜西質量獎;舉辦“首席質量官”培訓,共1147人參加;舉行“卓越質量三秦行”活動,發揮質量標桿引領作用,讓優秀企業代表走進各市區宣講質量管理模式和典型經驗,推動質量強省工作整體提升。
堅持高質量發展
用質量提升滿足市場需求
“近幾年公司規模快速擴張,員工人數從2014年的5000余人增長到現在的5萬余人,年營收額從30多億元增長到今年的預計超過400億元,各項指標增長都超過10倍,這一切得益于公司完善質量體系的建立。”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基股份)硅片事業部質量總監謝彥虎說。
隆基股份結合公司實際經營業務,建立了產品質量發展戰略,把質量發展目標進行層層分解,確保落地執行。正是這份堅持,才有了隆基股份的產品質量在光伏行業內的良好口碑,這也更加堅定了他們不斷探索和持續提升產品質量的決心。
“今年是隆基股份的品牌質量年,我們以‘品牌源于質量,質量成就品牌’的理念開展質量管理提升工作,始終堅持質量是產品的靈魂,將產品質量視為企業發展的根基,以可靠品質助力品牌價值提升。”謝彥虎說。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是市場競爭力的核心,也是促進產業升級、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
我省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不斷用質量提升滿足新時代發展需求。今年,省質量強省工作推進委員會出臺了《2020年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組織開展了第九屆陜西質量獎評選活動,推進全省公共服務質量整改提升,積極參加云上2020年中國品牌日活動等,通過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舉措,狠抓質量提升,有力促進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
截至目前,我省累計獲魯班獎110項、國家優質工程獎141項,獲獎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全省共有54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和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24家企業的智能制造項目獲國家專項支持;擁有8個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12個區域公用品牌進入國家級農業品牌目錄;累計制定種植業、畜牧業生產標準4449項,有效期內認證農產品達到3061個……這一系列成績的取得也為我省質量強省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主動對標全面達標
營造推動高質量發展良好氛圍
“標準是質量的‘生命’。我們以提升標準化能力為重點,堅持遵循高標準決定高質量、好質量決定好品牌的路徑,讓標準成為質量提升的動力引擎,助推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同時,加快核心領域、關鍵技術的標準研制,廣泛用標、主動對標、全面達標,以先進的產品標準擴大和占領市場,不斷提高質量保障能力,滿足市場和用戶的要求。”中航富士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武向文說。
質量是發展之基、民生之本、強省之路。近年來,我省扎實推進質量強省建設,不斷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著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同時,積極爭取國家試點示范項目落地,推進各類省級試點示范項目建設,先后培育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38家,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60家;26家企業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3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服務型制造業示范企業,200余家企業正開展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創建活動……
“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在加快質量強省建設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嚴峻。一是區域質量發展、行業質量發展、城鄉質量發展還不平衡不充分,行業主管部門質量工作協同性還需加強,中小企業質量意識、主體責任有待進一步強化;二是特色產業優勢不明顯,公共服務質量、產品質量合格率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工業產品等質量安全與人民群眾的期望仍有差距;三是標準、計量、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等質量技術支撐體系有待完善,質量基礎設施資源和企業需求未形成有效銜接。”省市場監管局質量發展局局長程剛坦言。
下一步,我省應著力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斷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強化標準對質量的基礎支撐作用,加快推動我省優勢技術標準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接。相關單位和部門也應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意識,建立健全質量工作體制和協調機制,進一步落實企業質量主體責任,營造人人關注質量、人人創造質量、人人享受質量的氛圍,讓群眾有更多質量獲得感。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