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記者 李榮
金秋十月,瓜果飄香。走在寶雞的鄉間村社,蘋果的清香撲鼻而來,運輸車輛穿梭在碩果滿枝的果園,蘋果已成為助力當地群眾致富增收的生力軍。
寶雞作為我省蘋果生產的優勢產區之一,其產業發展情況如何,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中還存在哪些制約因素?10月27日至28日,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聯合農工黨陜西省委會,邀請部分省政協委員和農業專家組成調研組,就“加快推進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開展專題調研。
“這條蘋果分揀線,是目前亞洲最大的蘋果分揀包裝線。”10月27日,在海升果業蘋果分選車間,海升集團副總經理高啟軍向調研組一行介紹情況。
高啟軍說,海升果業從荷蘭引進的紅外線光譜全自動分揀線,可根據果徑、色澤、酸度、糖度、內在品質檢測等指標,對蘋果進行高精度分選和分級,每小時可分選包裝20噸鮮果。為幫助農戶解決銷售難題,海升集團發揮公司儲藏和銷售優勢,積極與周邊縣區的蘋果合作社合作,年銷售鮮果8萬噸。
位于千陽縣張家塬鎮寶豐村的海升有機蘋果示范園,總投資7000萬元,是千陽縣首個集標準化、機械化、自動化、精準化為一體的有機蘋果矮砧密植示范區。園區按照“大苗建園、立架密植栽培、節水灌溉、機械作業、生物防治、果園生草”等現代蘋果種植標準,形成新的蘋果產業種植模式。
委員們邊走邊看,對近年來千陽縣蘋果產業發展給予充分肯定,并針對在果業轉型升級、果品品質打造、延長產業鏈條、高端品牌推介等方面存在的短板,提出了要繼續以科技引領為主導,推進現代果業轉型升級,不斷促進蘋果產業深度發展,真正達到一業帶來百業興的品牌效應等建議。
在鳳翔縣范家寨鎮,調研組走進遠近馳名的明星果品——綠寶果業,只見果農們喜笑顏開,采摘、選個、裝箱,現場一片繁忙景象。
“別的地方蘋果銷路難,在我們這兒根本不存在,蘋果還在樹上,就早早被客商預訂一空。”10月28日,在鳳翔縣綠寶果業有限責任公司連片的蘋果園里,鳳翔縣政協委員、綠寶果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曹儒指著樹上的蘋果欣喜地對調研組說,今年全鎮2.3萬畝掛果果園產量已達6.9萬噸,實現產值3.6億元,蘋果產業已成為全鎮農民增收致富的“黃金產業”。
作為一家以果品種植、試驗研究、示范開發、技術推廣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綠寶果業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現有蘋果種植基地2600畝,其中核心示范區150畝。
“你是遠近聞名的蘋果種植高手,除了帶領群眾種好蘋果外,也要講好蘋果故事。”省政協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蘋果研究中心主任趙政陽看著地里的蘋果對曹儒說。
果園管理上,曹儒全面落實矮砧集約高效栽培16項配套技術,注重精品果生產,種植的“曹儒牌”SOD精品蘋果,果個均勻、色澤艷麗、果肉酥脆,深受消費者青睞。雖已到古稀之年,作為政協委員,曹儒仍常年扎根蘋果園,為鳳翔果業發展盡智獻策,奔波出力。
走進鳳翔縣金蘋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一筐筐透紅圓潤的紅富士蘋果整齊擺放,果色誘人。該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集果品種植、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園區,種植高品質蘋果1000畝,帶動周邊群眾連片發展蘋果3000余畝。
據公司總經理李寶秦介紹,公司以園區基地為載體,實施“支部+基地+貧困戶”發展模式,共流轉181戶群眾土地1000余畝,帶動群眾戶均年增收1800余元,長期在園區務工群眾45人,其中貧困戶12人,年人均收入9000余元。
據了解,目前鳳翔蘋果面積以每年2萬畝的速度遞增,全縣掛果面積14萬畝,2019年蘋果產量約27萬噸,實現產值14億元以上。蘋果產業已成為鳳翔縣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果農人均果品純收入突破8000元,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作為蘋果最佳優生區,寶雞蘋果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從千陽到鳳翔,調研組一行始終在尋找答案。委員們表示,蘋果不是種得越多越好,關鍵是要走科學種植、培育主體強大規模、提升品牌意識和延長后續發展產業鏈等,逐漸推進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
委員們建議,要科學引領現代蘋果轉型升級,打造標桿產地,強化果品品質,實現果品深加工多樣化、系列化,延伸產業鏈條,提升果品附加值,在優化品種結構、提升品牌影響和力市場認可度、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參與蘋果產業開發等方面做文章,真正實現果業強、果鄉美、果農富。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