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社區工廠遍地開花,讓安康人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記者 張權偉攝
9月18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打贏脫貧攻堅戰 共圓全面小康夢”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九場發布會。安康市委副書記、市長趙俊民介紹安康市脫貧攻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情況。安康全市貧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58.17萬人減少到3.34萬人,累計減貧54.83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3.5%下降到1.3%。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196元增加到10475元,首次突破萬元大關。992個貧困村全部脫貧退出,10縣區成功摘下“窮帽子”。
加快發展是安康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安康市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治本之策,走出了一條欠發達地區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特色減貧之路。通過優先發展山林經濟、涉水產業、特色種養、生態旅游、勞動密集型產業,力促每個貧困村選準一個產業、打造一個龍頭、建立一套貧困戶收益聯結機制,實現生態鏈、價值鏈、脫貧鏈有機融合。
截至目前,安康市992個貧困村全部成立了村集體經濟組織,以生態友好型產業為主導的“5+X”特色產業精準覆蓋到戶。全市累計發展現代農業園區1107個,培育專業合作社6000余個、家庭農場2292家,帶動20.03萬戶68.77萬群眾增收;19個省級示范縣域工業集中區,入園企業2228戶,吸納貧困人口就業6500人;建成新社區工廠625家(其中毛絨玩具文創企業308家),吸納就業1.74萬人,其中貧困群眾5383人;大力發展農村電商,有鎮村電商服務站點700余個,開設農村網店5600余家,帶動貧困群眾3萬人。
安康市始終堅持以精準補短為重點,著力改善鄉村發展條件。“十二五”以來,安康市累計建設搬遷安置區1364個,累計移民搬遷26.73萬戶93.78萬人;其中“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10.54萬戶33.52萬人,占全省扶貧搬遷總人數的39.7%。
圍繞“全省前列、全國上游”目標定位,安康市從群眾最迫切需要改革的地方抓起,從制約脫貧攻堅成效的最突出問題改起,形成了一批獨具安康特色、經受實踐檢驗的好做法好經驗。深入推進“黨支部+X+貧困戶”、農村“三變”改革、新民風建設、新社區工廠、幫扶干部素質提升“五大工程”,新民風建設榮獲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新社區工廠走出脫貧攻堅新路徑被評為2017年度中國改革10大案例,安康扶貧空間被評為2019年中國網絡扶貧10大案例。(記者 張權偉)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