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首席記者 滿淑涵)對科研不端行為零容忍,嚴重失信行為責任主體將被“一票否決”。9月3日,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省科技廳副廳長史高領表示,針對科技界反映的評價數量化、唯論文、人才“標簽化”、單位自主權不足、科研誠信缺失等問題,我省已出臺針對性改革舉措。
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近期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意見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和績效為導向,按照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社會公益研究、科技管理服務、實驗和檢測技術等5類,對人才團隊進行分類評價,不拘一格選拔、評價和使用人才。
據史高領介紹,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是科技管理制度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科技創新三大指揮棒。我省出臺的《實施方案》旨在改革科技評價制度,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減輕科技人員負擔,激發創新活力。同時,引導科研人員,尤其是廣大應用研究的科研人員,不要短期追求“文章”“專利”“獎勵”等“數字化”“表格化”的科研“GDP”,而要發揮自身優勢,關注社會需求,追求自身可持續發展。
下一步,省科技廳將廣泛開展宣傳解讀,制定配套政策措施,明確工作落實時間表、路線圖,形成落實《實施方案》的完整政策體系,并加強對《實施方案》落實情況的跟蹤調研,暢通溝通反饋渠道,廣泛聽取科技工作者的評價意見,不斷改進和完善工作,確保我省“三評”改革取得實效。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