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報道(陳嵐):為進一步促進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發揮好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2020年7月17日,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繼續堅持以“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為方向,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為抓手,以培育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產業為重點,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培育發展新動能,提升產業發展現代化水平,將國家高新區建設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指導思想,為下一階段國內高新區的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
作為代表西安市科技創新發展水平的前沿區域,西安高新區2020年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達1143.621億元人民幣,GDP增長率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比全國和陜西省、西安市分別高12.1、10.8和7.7個百分點,展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國家高新區的實力。
從增長結構來看,西安高新區第一產業增加值5.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8%;第二產業增加值421.2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2%;第三產業增加值71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9%。西安高新區GDP占西安市GDP的比重達到了25%,拉動西安市GDP增長2.4個百分點,對全市貢獻率高達89.3%,成為名副其實的區域發展引擎。
從動力結構來看,西安高新區的逆勢增長,主要是由新興產業和高科技產業板塊驅動。以三星電子、中興通訊為龍頭的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工業增長的主要動力,規上工業戰新產值增長23%,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35%。西安高新區的整體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達23.3%,較一季度提高6.7個百分點,分別高于陜西省、西安市22.3、17.1個百分點。
西安高新區的“優異”表現,根本上源自區域的硬科技實力,真正符合《意見》中所說的牢牢把握“高”和“新”發展定位,搶占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構建開放創新、高端產業集聚、宜創宜業宜居的增長極。
當前,西安高新區正在創建硬科技創新示范區,將西安市豐富的科教資源與高新區的產業深度融合,形成具有硬實力、抗壓力和內生活力的創新體系,形成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力支撐。同時通過2020年《優化營商環境15條措施》和《“雙招雙引”10條措施》,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處在復工復產階段的企業傳遞了無限的信心和力量,進一步激發了經濟社會發展活力。通過聚焦營商環境“四最”標準,打出企業開辦7小時辦結、工建審批75日辦結等15項“組合拳”。持續減稅降費、減租降息,確保國家和省市區各項紓困措施直達企業、直接惠及市場主體。大力強化金融支持,發展普惠金融,有效緩解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實現直接融資117.16億元人民幣,與企業一起共克時艱,共渡難關。
西安高新區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得到了企業和資本的認可,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最核心、最持久的競爭力。據統計,2020年1至6月,西安高新區簽約重點項目88個,總投資3301.65億元人民幣。其中50億元以上項目共22個,投資超過100億元的項目 8 個,預計實際引進內資605億元,為下半年經濟發展積蓄了強勁動能。
未來,在高質量發展上,西安高新區遵照中央指示,立足區域資源稟賦和本地基礎條件,發揮比較優勢,因地制宜、因園施策,聚焦特色主導產業;加大基礎和應用研究投入,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聯合攻關和產業化應用,推動技術創新、標準化、知識產權和產業化深度融合。通過實施一批引領型重大項目和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構建多元化應用場景,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數字經濟、平臺經濟、智能經濟和分享經濟持續壯大發展,引領新舊動能轉換。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