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滿淑涵
清風撫翠,暗香繚繞,漫山茶園在藍天白云映襯下賞心悅目。放眼望去,茶山步道間,三三兩兩的游客觀賞體驗、駐足留影,宛如人在畫中游。
這里是安康市平利縣蔣家坪村女媧鳳凰茶業現代示范園區,進入夏忙時節,茶農們正細心除草修枝。59歲的蔣家坪村黨支部書記羅顯平也沒閑著,正在為完善茶園精細化管理想路子。
除了種茶制茶,近年來,蔣家坪村還大力推進茶旅融合,發展特色鄉村游,拓寬農戶致富路。如今,由一片葉子衍生的特色農業產業,正賦予昔日山村新的生機與活力。
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如何建立更加有效、更加長效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鄉親們持續獲益?6月9日至11日,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圍繞“加快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產業”議題在安康開展調研,當地以茶致富、以茶興業的探索實踐讓委員們印象深刻。
比鄰平利縣的鎮坪縣地處巴山腹地,這里雨量充沛、氣候溫潤,晝夜溫差大,平均海拔1615米,是優質高山農業發展區域,“小石茶”就是從這里走出來的特色品牌。
2010年,在西安打拼的鎮坪小伙石海軍回鄉創業,成立了欣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建設“國家高山茶綜合標準化示范區”。如今,他著眼打造現代農業與高山康養綜合體,借力當地生態優勢,將“小石茶”名牌產品加工營銷、標準化茶園種植、中藥生態農業園區康養服務有機結合,依山就勢轉化為發展新動能。
“生態資源是大自然給我們的寶貴財富,開發利用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環境保護。”望著郁郁蔥蔥的茶山,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張亞平說。
“我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僅帶領鄉親們發展產業脫貧致富,還通過扎實做好山體滑坡治理,守護好美麗家園。”石海軍說,受年初疫情影響,茶葉訂單銳減,他和公司團隊努力自救,開發新的銷售市場,目前業績已有明顯起色。“今年11月,小石文化中心民宿園將建成,多業態融合發展將為我們帶來新機遇。隨著安來高速平鎮段和西康高鐵建成通車,特色農業產業也將迸發出新活力。”
沿著蜿蜒山路而下,車子駛入鎮坪縣漢巴食品有限公司,電子屏幕中播放的臘肉制作工藝讓調研組一行駐足詢問。“原料供應有保障嗎?”“臘肉生產對豬肉品種是否有依賴?”公司總經理曹祖波介紹說,從腌制、炕熏、發酵到成品包裝,臘肉生產周期在40天左右,工廠不僅為殘疾群眾提供務工支持,還為生豬養殖戶兜底生產風險,幫助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參觀完臘肉生產線,參加調研的省政協委員、寶雞市綠豐源蔬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宗平感觸良多。他認為,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產業,一定要因地制宜、科學布局,立足區位優勢,挖掘產業潛能,突出農民主體地位,保障農民切身利益。
“農業產業發展還要靠技術支撐和人才支撐。”省政協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姜志德認為,農業產業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要推動資金、科技、人才、政策等現代農業產業要素向鄉村流動,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在鎮坪縣農科所,調研組找到了農業產業發展的人才推動力。這個成立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縣級農科所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拓展科研領域,實施項目拉動,加快山區農業產業化進程,服務縣域經濟發展。“我們與中國藥科大學開展校地合作,成立了秦巴中藥材研究中心,破解中藥產業發展技術難題。”鎮坪縣農科所副所長胡榜文介紹說,農科所技術人員還在涉農企業擔任科技特派員,幫助企業提升研發能力和水平。如今,依托安康市振興實業集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的黃連產業科技示范基地,已規模化種植黃連4300畝,此舉增加了農村就業崗位,有效鞏固提升了脫貧成果。
“面對農業發展新形勢,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重構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省政協委員、安康市政協經濟科技委員會主任王國庫認為,當下還應推動各項惠農惠企政策落地見效,避免扶持特色農業品牌出現“撒胡椒面”現象,真正叫響“金子招牌”。
調研組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聽一路議。委員們還將就加快推動我省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結合前期在關中地區的調研情況,繼續深入思考研究,為6月底將要開展的對口協商提出真知灼見。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