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記者 李榮
5月25日19時,在省政協辦公廳組織的第三場“陜靚登場”視頻連線采訪活動中,在京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4位住陜全國政協委員接受陜西媒體記者的“云”采訪,就陜西化危為機奮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傳遞委員建言好聲音。
方光華委員:今年減稅降費力度將更大
住陜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府副省長方光華在介紹疫情防控“陜西經驗”時說,陜西做到了新冠肺炎病例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并較早切斷了病毒從湖北到陜西的傳播途徑。“陜西嚴格執行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政策,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方光華說,從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看到,國家將加大對疫情的警示、救治、防控體系建設,加強疫苗、藥物、快讀檢測技術等研發,為今后做好常態化防控打下基礎。
受疫情影響,民營企業遭遇很大挑戰。方光華表示,由于消費需求下降,生產鏈發生了變化,餐飲、住宿、旅游、會展等行業受影響較大,省委省政府也想了很多辦法,通過減稅降費、延期貸款等各種措施,幫助企業降低成本,解決企業流動資金不足問題。“在去年基礎上,今年還會有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政策,‘留得青山,贏得未來’。”
趙銥民委員:做好后疫情時期醫療科研工作
“醫療是關乎民生的重要方面。我們將用苦干實干的行動,高質量、高速度地全面恢復醫療工作。”住陜全國政協委員、空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口腔醫院)教授趙銥民說,當前在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還有一些緊迫工作要做。比如,調動全部醫療資源,積極推進全面復診。“由于飛沫具有傳播性,因此口腔科被定為三級防護。但是根據數據統計,此次疫情中口腔科醫生的感染卻是最少的,這說明只要認真做好防護措施,新冠病毒并不可怕。”
就做好后疫情時期醫療科研工作,趙銥民表示,應及時總結防控經驗,形成中國疫情防控白皮書,為今后各種傳染病防控留下指南;進一步健全完善疾病公共衛生事件報警系統、預警機制,加強公眾科學素養的提升。
謝陽舉委員:加快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
住陜全國政協委員、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長謝陽舉長期關注陜西文化遺產,在他看來,陜西具有豐厚的文化遺產,但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度還不夠。
“陜西是禮樂之源,也是西周王朝的發祥地,陜西禮樂文明和西周文化大有文章可做。”謝陽舉認為,陜西在古代是溝通歐亞的重要通道,陜西文化遺產從古到今自成一體,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一個縮影。陜西要充分發揮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加快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把文化遺產和旅游完美結合起來,助推陜西經濟社會發展。
李香菊委員:促進高等教育均衡可持續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對消費造成較大沖擊。在后疫情時代,陜西經濟如何發力?
“當前,提振消費無疑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著力點。”住陜全國政協委員、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教授李香菊建議,發揮財稅政策在增加居民消費需求、助推居民消費升級、改善民生和促進經濟全面復蘇方面的作用;建議實行2.5天假期,包括高速公路周末免費通行常態化,促進省內短途旅游業復蘇。
如何促進我國高等教育均衡可持續發展?李香菊建議,推動教育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建議發行中央政府教育專項債務,應對疫情對非“雙一流”西部地方高校、職業院校等教育經費受影響學校;處理好“雙一流”與非“雙一流”高校及西部高校的協調發展問題,推動我國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改革和規范“雙一流”建設中地方配套性獎勵政策,推動我國高校內涵式、公平可持續發展。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