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報道(白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陜西自貿區”)圍繞當前做好促外資、穩外貿、企業復工復產等重點工作,快解題、細答疑、精指導,以實際行動積極響應中央疫情防控“大戰”和經濟社會發展“大考”,充分發揮了自貿區帶動引領作用。

陜西自貿區 供圖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辦公室
“暖企政策”提信心
面對疫情,如何在有效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讓外資企業加速復工、平臺快速復蘇,是陜西自貿區各功能區一直在解決的“必答題”。
“我們從支持企業用工、強化金融服務等方面出臺多項政策措施,為的是能夠拿出更多‘量體裁衣、量身定制’的舉措和辦法,讓企業有真感受、能真受益。“陜西自貿區相關負責人說。

企業有序復工 供圖 西安高新區管委會
為全力保障企業復工復產,西安高新功能區出臺《西安高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復工企業用工專項政策實施細則》《關于應對疫情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企業發展的專項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十條》,切實保障企業用工、融資需求;針對生產型出口外資企業,國際港務功能區探索企業出運前附加險的需求及政策,提高對訂單被取消等風險的保障,對已投保未及時繳納保費的受困企業,在定損核賠時結合實際情況適當放寬處理,支持企業復工穩產;浐灞功能區出臺《關于應對疫情扶企業、穩增長的15條措施》為企業提供針對性扶持,包括減免企業房租、援企穩崗、緩繳社保、減免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支持疫情防控等。
一系列“高含金量”政策舉措不斷產生疊加效應,堅定了外資企業的信心,為企業恢復市場步伐按下“快進鍵”。
“分類指導”鼓干勁
“我們公司什么時候能復工?”“員工通行證怎么辦理?”“我們防疫物資還不夠請問哪里能買到?……實施有序復工以來,浐灞生態功能區復工聯絡小組工作人員每天都在電話、微信等渠道回復企業提出的問題。

陜西自貿區企業生產間 供圖 西安經開區管委會
為確保企業的每一個問題、意見和要求都能及時反饋,浐灞生態功能區提供“線上專員不打烊”熱線服務,“一對一”為企業提供項目報建線上政策解答、流程指引、技術指導、答疑解惑等服務。
在企業復工復產中,常常出現一些因產業特性或企業發展階段而導致的個性化難題。對此,陜西自貿區各功能區堅持“一對一”精準協調解決,最大程度化解企業復工復產的“攔路虎”。國際港務功能區采用24小時駐點督導工作制,實行“一企一策、一項目一專班”,按照生產型外貿企業、非產生性外貿企業和其他類型外貿企業,進行分類指導和服務;西安經開功能區對外資企業開通“優先復工快速通道”,在收集資料、辦理審批等方面予以容缺受理,先辦后補,支持企業穩定生產。
政府服務“連軸轉”,換來了企業“干勁足”。2020年1月至2月,陜西自貿區企業康龍化成(西安)新藥技術有限公司進出口額達到2900萬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7.24%。
“云上生意”穩投資
為減少疫情對招商引資的影響,陜西自貿區加強線上招商,努力確保"聯系不斷、項目不丟"。

"云簽約”會議供圖 西咸新區管委會
3月18日,世界500強“NEC Solution Innovators”創新中心落戶陜西自貿區能源金貿區功能區,這是西咸新區通過跨境國際化“云簽約”,與投資方企業負責人進行視頻會議,最終拿下的項目“大單”,此次簽約對于西咸新區與日本企業建立新的合作關系具有重大意義。
疫情防控期間,陜西自貿區各功能區創新招商工作方式,與外商“不見面”照樣推進項目。浐灞生態功能區邀請駐華使節線上推介國際合作項目,其中吉爾吉斯斯坦駐華大使巴克特古洛娃推介本國項目后,多家國內企業在線聯絡洽談,初步確定合作意向;通過“云簽約”,俄羅斯“Prime Torg”進出口公司與“一帶一路”貿易之家將開展更加廣泛的貿易合作;中白工業園與華和國際商務咨詢有限公司就加強互動交流、促進貿易投資合作等領域達成合作協議。
“云簽約”將“面對面”變為“屏對屏”,從“線下”到“線上”,陜西自貿區實現了創新工作“不斷線”。
“金融活水”增底氣
在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同時,陜西自貿區立足自貿區特色定位,提供一系列“有溫度”的金融服務方案,并創新開展多樣化法律服務模式,幫助外資企業順利渡過疫情難關。
西安經開功能區與建設銀行協商,開通“云義貸”融資綠色通道,為企業提供額度最高3000萬,期限3年,年利率4.1%的產品,幫助企業解決融資問題;長安銀科商業保理公司針對企業復工后資金緊缺的當務之急,推出應收賬款線上申請,免除抵押的供應鏈融資產品,解決企業的資金需求,幫助企業克服困難實現發展。
在利用平臺優勢支持企業發展方面,浐灞生態功能區發揮“通絲路”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結算服務平臺作用,積極聯絡區內銀行、融資擔保、融資租賃等金融機構,為平臺入駐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幫助10余家企業融資200多萬元,對已貸款(擔保、投資)企業開展續貸,確保不抽貸、不斷貸。
此外,為指導外資企業用足用好應對疫情各項支持政策措施,做到內外資企業同等對待、一視同仁,能源金貿區功能區圍繞應對疫情國內支持政策對外資外貿企業適用性問題,以及仲裁條款解釋、涉外貿易違約、“不可抗力”證明開具等系列問題,為外資企業提供疫情期間與金融、財政、勞動方面的政策匯編梳理,并通過微信公眾號向企業推廣普及。
“疫情期間的服務,外商都記在心上,最后都會轉化為一個個實實在在的項目!”陜西自貿區相關負責人頗有感觸地說。
“黃金通道”注動能
4月9日,一輛輛滿載貨物的大貨車排隊進入海關查驗平臺,鐵路線上巨型門吊將一個個集裝箱吊上中歐班列“長安號”。

中歐班列“長安號”供圖 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
要做大外貿“生意圈”,通道的暢通尤為基礎。疫情防控期間,陜西自貿區發揮“班列+自貿+綜保”疊加優勢,在航空、公路等運輸方式多方受阻的情況下,中歐班列“長安號”常態化開行,成為一條高效的國際運輸“黃金通道”。
截至2020年3月15日,中歐班列“長安號”已累計開行450列,運送貨物超過37萬噸,是2019年同期的兩倍左右,“長安號”展示出的強大生命力,正在為陜西聯通世界構建國際物流大通道、合作共贏強平臺、產業集聚新樞紐。
春和景明,共謀發展。在這場疫情考驗下,陜西自貿區利用制度創新先行先試的優勢,出實招出妙招,全力推動促外資穩外貿落到實處,助力陜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穩產保供,努力實現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也帶動全國供應鏈逐漸復蘇。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