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三秦兒女凝心聚力、扎實奮進。
五年來,三秦發展奔騰不息、追趕超越。
五年來,三秦大地日新月異、民生幸福。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陜西工作和陜西人民,2015年2月來陜視察,提出“扎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明確要求。五年來,全省上下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自覺站在人民立場想問題、作決策、干工作,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勁頭,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交出了一份民生幸福的陜西答卷。
三秦百姓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陜西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既發揮政府保基本作用,注重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也發揮市場供給靈活優勢,不斷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扎扎實實把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解決好。
扎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發展為了人民。就業乃民生之本,抓好就業就是穩定增收。陜西聚焦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實施穩就業精準幫扶、百縣千鎮標準化創業中心創建、新型職業教育培訓合作行動,完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監測體系,保證了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群眾收入增速跑贏GDP增速,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098元和12326元。加快健康陜西建設,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推進健康細胞建設,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公立醫院改革走在了全國前列,實現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17種抗癌藥平均報銷比例達到60%,切實緩解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扎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發展依靠人民。秉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情懷,從群眾的生動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從群眾的所期所盼中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加快美麗陜西建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修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加大生態空間保護修復力度,森林覆蓋率達到43.06%。加快平安陜西、法治陜西建設,加強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監管,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社會治安滿意率達到94.8%,全省社會和諧穩定。
扎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尊重民意、匯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貫穿工作始終。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陜西加快補齊鄉鎮寄宿制學校、鄉村小規模學校、學前教育等短板,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推進“名校+”“名師+”工程,普惠性幼兒園占比超過80%,標準化高中占比達到81.7%,3所高校進入國家一流大學建設行列,5所高校入圍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陜西教育事業更加公平更有質量。以百姓之心為心,加大社會保障力度,全面推行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做好城鄉無供養老人、孤兒、殘疾人等困難群體幫扶,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農村低保范圍。我們在破解難題中不斷開創發展新局面,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三秦百姓。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陜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全面馳援武漢、湖北;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防輸入防擴散、堅決切斷疫情傳播鏈,早發現早隔離、全力以赴救治感染者,打好“控、防、救、治”組合拳,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構筑起疫情防控陜西防線。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五年來,我們面對壓力毫不退縮,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斗精神,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定意志,通過完善制度、簡政放權、提質增效等舉措,攻克一個個重點難點焦點問題,扎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件件實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的。陜西交出保障民生幸福答卷,沒有終點,只有新起點,翻過了這座山,還要再攀那座峰。破解全省“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就要以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標尺、價值準則,就要充分發揮三秦兒女凝心聚力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體力量,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關注低收入群眾生活、更加重視社會大局穩定、更加重視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讓全省人民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源源不斷感受到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個扎實”譜新篇,追趕超越再出發。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記初心使命,深刻領悟“讓老百姓幸福就是黨的事業”,時刻保持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和毫不松懈的精神狀態,堅決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持之以恒把為人民謀幸福的事業高質量推向前進!(陜西日報評論員)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