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周君娜
“2015年至2018年,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2018年經濟總量2.4萬億元。2018年第一、二、三產業比重分別為7.5%、49.7%和42.8%,2019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長5.8%。”1月3日,在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五個扎實譜新篇、追趕超越再出發”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上,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張曉光介紹說,2019年,我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穩工業增長、抓項目推進、擴有效投資、促消費升級,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五年來,我省持續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僵尸企業”及去產能企業債務處置,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深入實施“1155”工程,落實構建全鏈條產業技術創新體系8條措施,研發服務平臺網上系統上線運行。
我省各類科技資源加速轉化為發展新動能,航空航天產業聚集了全國30%的研制生產能力,啟動首批超導磁體、陶瓷基復合材料等4家產業創新中心組建工作,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000家,三星閃存芯片二期第一階段、奕斯偉硅片等項目即將建成投產,5G網絡建設和規模化商用步伐加快,大型運輸機、閃存芯片、高端液晶面板等成為陜西制造新名片。
我省深化軍民融合、部省融合、央地融合,持續推廣“一院一所”模式,新建一批軍民共建重點實驗室等協作創新平臺,西安航空基地等獲批國家級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基地,西部科技創新港一期建成投用,中科院西安科學園加快建設。
堅持協調發展理念推動區域城鄉聯動發展
五年來,我省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著力推進關中協同創新發展、陜北轉型持續發展、陜南綠色循環發展,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漢江生態經濟帶等上升為國家戰略,編制大西安都市圈規劃,西安國家中心城市輻射帶動效應進一步顯現。
我省加大跨區域協作力度,蘇陜、津陜合作持續推進,與廣東省、深圳市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基礎設施聯通、經貿深層次合作加深,川陜革命老區振興步伐加快。
我省制訂了縣域經濟發展和城鎮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出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做好“三農”工作意見,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成功創建大荔縣、榆陽區2個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2018年城鎮化率達到58.1%,比2014年提高5.6個百分點。
堅持共享發展理念著力改善人民群眾生活
五年來,我省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努力讓全省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加快建設公共服務領域五大工程,十四運場館、三大博物館等項目穩步實施,十四運會徽、吉祥物發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2016年至2018年,蘇陜扶貧協作項目惠及約60萬貧困人口。
我省持續抓好就業增收,出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穩定并擴大就業的實施意見,開展對受經貿摩擦影響企業的用工監測,及時幫扶受沖擊企業,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接近90%,居民收入增速跑贏GDP增速。優先支持教育發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有序推進,3所高校進入國家一流大學建設行列,5所高校入圍國家一流學科建設,107個縣(市、區)順利全部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評估認定。
我省推進健康陜西建設,公立醫院改革走在全國前列,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全面實現。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醫保補助標準持續提高。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