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省住建廳、發改委、水利廳以及生態環境廳等部門對西安市創建省級節水型城市進行實地技術調研后做出意見反饋,西安已經達到省級節水型城市考核標準,此舉標志著西安市通過省級驗收邁出關鍵一步。
4月17日至19日,省級技術調研組先后赴西安市的節水公共機構、居民小區、學校、污水處理廠、企業以及水資源管理等單位進行現場技術調研,并檢查翻閱節水型城市創建資料,聽取西安市創建省級節水型城市匯報。專家組認為,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得到西安市領導高度重視,創建成效顯著,全社會節水意識明顯提高。在創建過程中,西安市逐步建立了完善的節水法律、法規體系,編制了全市節約用水、海綿城市建設等規劃。同時,堅持節水示范引領,節水措施針對性強,建設了一批節水科技含量高、效果好的節水單位、企業和居民小區。技術調研組建議,要進一步加強城市水環境系統治理力度,加大城市老舊管網改造,提高再生水用水比例,加大節水型城市建設投入力度。
近年來,西安全力打造生態優美、宜居宜業的山水之城,大力推進節水城市建設。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740.4毫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3.47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260立方米,為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的1/4和1/7,屬于典型的資源性缺水城市。
據統計,秦嶺72峪中,西安市共有48峪,流域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48條,現有水庫93座,總庫容4.32億立方米。2016年,西安市啟動節水型城市建設,堅持政府主導、創新管理,自1999年開展地下水保護行動以來,至2018年底,全市累計封停城市自備水源井2360眼,累計壓采地下水2.41億立方米。
下一步,西安市將進一步提高水功能區達標率,加大水功能區監管力度,持續推進雨污分流工作,實施污水處理設施新一輪提標改造、農村污水治理等項目,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確保西安市水環境質量全面達標;提升節水管理精細化水平,加強節水型載體建設,積極推動計劃用水、水效標識、水效領跑者、節水認證等工作,運用現代化監管手段,提升水資源管理水平。同時,加大新技術研究和推廣力度,結合新形勢、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加強節水新技術研究,加大節水新技術、新工藝推廣,提升全市節水科技水平。(記者 文錦)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