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著力優化營商環境”……
政府工作報告中,營商環境成了高頻詞。
如何精準發力,做好優化營商環境文章,給市場主體更多獲得感?住陜全國政協委員方光華,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小微企業
負擔減輕活力增強
陜西省委、省政府將2018年確定為“營商環境提升年”,啟動開展“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十大行動”,并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陜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使陜西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進入規范化、法治化軌道。
“過去一年,陜西在簡化辦事流程、減稅降費等方面都做出了大的調整,最大限度為企業降低制度成本和生產經營成本,目前看來,成效明顯。”方光華介紹。
與此同時,為了充分釋放減稅降費的政策紅利,陜西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按50%征收“六稅兩費”,這一比例是國家政策允許的減稅幅度最高上限標準。除此之外,還放寬了小型微利企業標準并加大所得稅優惠力度,提高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起征點,擴展投資初創科技型企業享受優惠政策的范圍等。“這一系列優惠政策,使得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減輕了負擔,降低了成本,增強了活力。”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方光華透露:“截至2018年底,我省累計登記注冊各類市場主體304.17萬戶,全省新登記注冊各類市場主體90.53萬戶,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29.14%和64.01%。在外部環境評比中,陜西綜合指數排在全國前列,可以看出,人們對陜西經濟社會發展的信心更足了。”
從“大水漫灌”轉為“滴灌”
“盡管成效顯著,但陜西的營商環境還存在著一些可以繼續改進的地方。”方光華舉例,部分審批權限下放后,事后監管存在薄弱環節。尤其是涉及民生領域的項目中,可能存在監管不到位的現象。
隨著2019年國家一系列減稅降費措施出臺,我省的營商環境還會得到進一步優化,如何鞏固我省營商環境提升的現有成效?方光華的答案是優化營商環境也要講究精準科學。
首先,要法治化。“近年來,政府簡化審批程序、降低制度性成本,這些成功的探索應該制度化,厘清‘放’和‘管’的關系,把一些行之有效的舉措變成制度性、長遠性的舉措,為長期優化發展打下基礎。”
要精準化。“去年,全省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54.2%,低于全國平均值。省委、省政府希望在2020年這一占比能達到58%。我們要圍繞這一目標,繼續提升營商環境。”
方光華將這一過程形容為“從‘大水漫灌’轉為‘滴灌’。”他建議,“結合陜西的資源與優勢,探索并強化科技型和文化型市場主體的增長和培育,讓這類企業有所保障、更有力量。”同時,“營商環境還要和陜西的對外開放相聯系,只有以更高的視角來觀察優化營商環境的走向,才能更好地服務于‘三個經濟’。”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