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派北京記者 原登榮
隨著城市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停車難”愈演愈烈,已成為困擾民生的堵點、難點和痛點問題。如何破解“停車難”,成為今年全國兩會委員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
方明委員:停車位要像房子一樣帶證流通
近年來,為了緩解城市“停車難”,很多小區建起了機械停車位,但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卻處于閑置狀態,沒有達到立體停車的目的。這些看起來很“高大上”的停車位,為何會“叫好不叫座”?住陜全國政協委員、西安財經大學校長方明認為,影響我國立體停車產業發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單個車位產權登記問題沒有解決是最關鍵的制約因素,導致社會資本很難進入停車行業。
“立體停車位建設成本高,如果不允許其銷售,開發企業將無法承受。銷售以后如果不予登記,業主權利就得不到保障。”方明說,雖然部分城市制定的政策對車位產權界定有明確的規定,但各地政策差別較大,產權登記政策的不統一性,嚴重影響著停車產業的快速發展。
要破解這一滯阻問題,方明認為,“停車位要像房子一樣帶證流通”。
周勇委員:讓智慧停車提升車位利用率
全國政協委員、中海集團董事長周勇在調研中發現,目前我國缺少停車行業國家層面的法律,尤其缺少統一的產權制度。“南京、青島、武漢等城市前期在停車位產權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嘗試,但各地政策差別較大,難以在全國形成示范效應,未能形成長遠和穩定的預期。”
“可以在智慧停車方面做文章,通過把智能化、信息化的技術與立體化、機械化的停車設備結合起來,大大提升車位利用率和出行體驗。”周勇說,智慧停車屬于民生產業領域,可以優先應用5G、人工智能等基礎創新科技,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等手段有效解決傳統停車信息不對稱、結構不合理問題,進而引領新能源、自動駕駛等汽車未來發展潮流,為人們美好生活保駕護航。
他為此建議,加強頂層設計,明確停車場建設主體,實行統一管理。加強政企合作,實施市場準入制度。
“同時還應遵循城市發展規律,將路邊停車、公共停車場等優質停車資源與舊城改造、城市更新等統籌規劃,實現輕重資產相結合,提高智慧停車經營規模與效益。”周勇同時建議。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