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9日舉行。多位政協委員作大會發言,圍繞“減稅降費”“清除僵尸企業”“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等穩經濟、防風險主題建言,提出許多具體的建議。
“‘僵尸企業’大多分布于產能過剩和環保欠賬行業,是新舊動能轉換的痛點和經濟轉型升級的難點。”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葛紅林說。
他建議,由國務院成立“僵尸企業”處置督導組,針對任務清單和時間表,加強督導檢查,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確保工作不拖拉、不走樣。此外,支持地方政府設立“僵尸企業”土地收儲專項基金,全國社保基金給予“僵尸企業”職工安置經費支持,各級人社部門加大對社保繳費的減免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胡曉煉發言時,就“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提出建議。
她表示,要營造維護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宏觀環境;平衡好防風險和穩增長的關系,在發展中化解風險;統籌協調、分類施策,打好政策組合拳。
監管方面,她提出建立完善更加協調、中立的金融監管制度,需要加強法制和規則建設,保持監管尺度的一致性和連續性,并加大和改進與市場溝通。她還指出,要充分發揮金融機構防控風險的主體作用。
“減稅降費實施效果怎樣,企業獲得感如何,成為社會關注熱點”,全國政協委員、尤尼泰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總裁、中國注冊稅務師協會副會長藍逢輝認為,“減稅”減到什么程度、“降費”降到多少,要兼顧國家需要、企業生存發展以及國內外經濟形勢。
減稅降費實實在在,眾多企業和個人受益。他指出,減稅降費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政策效應將逐步顯現。
藍逢輝建議,應以“企業能發展、個人能承受”為原則降低社保費,解決名義費率與實際費率差距大的問題;清理規范監督政府涉企收費項目,降低制度性成本;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現有減稅政策;厘清政府、社會、市場職能,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完善減稅降費配套政策,如貧困地區財政轉移支付、中央與地方財政分成比例、建立地方稅體系等。(邢 一)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