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記者的兩會關注
省兩會召開,和五年前第一次報道不同,這次我多了一個身份“元寶爸爸”。
元寶剛滿一歲,對啥都充滿好奇,除了睡與吃,其他時間就在客廳爬來爬去,樂此不疲。兩會緊張工作間隙,就想念起了兒子,就想起了他生病的事。
去年11月,元寶肺部感染。在我家附近社區醫院住院兩天,元寶病情未見好轉,咳嗽過后就會吐奶。這時我才注意到,元寶主治醫生一周只在這家醫院上兩天班,其他時間在別的醫院兼職。心疼孩子的我們,無奈之下,只好選擇了轉院。

這次會上,我看到有委員提案關注兒科醫生問題,建議加大對兒科醫生的培養力度,這令我感到欣喜。原來,委員和我一樣關注到兒科醫生短缺問題。
我盼望委員的建議能早日落地,有關部門能切實體會到年輕父母的焦慮,認真調研我省兒科醫生現狀,傾聽一線醫務人員的心聲,用實實在在的舉措回應委員建議,改變“兒科不夠內科來湊”的現實局面。
對于孩子學前教育問題,我也同樣關注,盡管元寶才剛滿一歲。和同事或朋友聊天,有時會很自然地談到寶寶上幼兒園的話題。他們時不時打趣我:“感覺你娃明天就要上幼兒園了。”

(記者與列席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的在陜全國人大代表賈平凹在一起)
1月27日,省長劉國中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9年我省要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將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提高到80%。聽到報告這一內容,我馬上把喜訊發給了妻子,她興奮地回復:“太好了,這下再也不用操心了。”
建設普惠性幼兒園,是廣大家長的熱切期盼。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建設目標,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體現了關心民生、體察民意的政府擔當。我要為此點個贊!
各界導報記者/原登榮
感悟委員“話語權
置身今年省兩會現場,委員們無論是討論政協工作報告還是政府工作報告,都少了多余的“客套話”和“表態語”,多了從本職、本行業、自己所代表群體切身利益出發的肺腑之言、務實之策。所言既有宏觀高度又不失民生溫度,既有銳度又有厚度,既言辭犀利又入情入理。
法治政府建設、經濟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提升、教育資源配置……委員們圍繞這些重點工作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在法治政府建設方面,有委員提出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滋生腐敗,建議把政協民主監督貫穿于從政策出臺到貫徹執行乃至執行后效果的“全生命周期”;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有委員提出如果對于人工智能等朝陽領域感覺麻木,就將錯失一個新的經濟增長極;在為民生代言方面,有委員直陳,顧及城市臉面的美化、亮化固然重要,過度“濃妝艷抹”卻未必適宜,把過度包裝資金投入到民生領域,才是表里結合的“全面美容”;在教育發展方面,有委員表示,學生享受教育的權利決不能寄托于搖號之上;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有委員提出在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上,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真正在社會上形成尊重財富、尊重創新的氛圍……
履職一年,與去年相比,新委員們已由“青澀稚嫩”過渡到“輕車熟路”“有備而來”;老委員們仍意氣風發,繼續發出履職好聲音。兩天來,新時代履職新氣象在會場升騰;思想解放、廣開言路,政協民主協商展現勃勃生機。

作為上會記者,民主熱烈的會議氣氛在感染自己的同時,也在提醒自己,要不忘本職,記錄、傳播好這些諍言、真言,讓會場一條條建言匯聚成推動社會發展巨輪的磅礴力量。在今后工作,要向委員學習,虛懷若谷細察民生,勤學善思感悟民情,用手中的筆為民代言。
各界導報記者/吳軍禮
今年兩會,我與長安有個關于藍天的約定
1月30日,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將閉幕。完成最后的兩會報道任務,我也將踏上回延安的路程。
五天以來,天還蒙蒙亮時,我就和同事從住所乘車來到會場。上車下車時與室外的“親密接觸”,對于大多時間都在會場內的我而言,尤為短暫。而這份“短暫”,已經讓我十分不適。我總在感嘆:“太嗆了!”難以散去的中度霧霾天氣,讓我對長安城有些失望。恍然間,我才意識到,這幾天來到西安,從未看到過藍天。

這讓我想起新聞發布會那日,我見到其他媒體的老友很是高興。在與他打招呼后,他忙忙亂亂摘下“巨型”口罩。我笑說:“你家閨女是不是也要每天這樣去學校啊?”
這并不好笑。
記得九三、科協界別的委員們在分組討論時,九三學社省委會常委、咸陽市委會主委沙石提及西安的霧霾說,政府工作報告里關于霧霾方面,只說了全省PM2.5平均濃度下降10.5%,重污染天數下降20.7%,卻回避了一些問題。他的說法得到其他委員的認同,西安鐵腕治霾打贏藍天保衛戰仍任重道遠。
查詢了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以來的提案,有與霧霾治理相關的,也都得到了省環保廳的回復。在和一些委員閑聊時,我得知去年出臺的《陜西省鐵腕治霾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2018一2020年)》,關注綠色交通體系建設,要求增強預測預報能力,對燃煤污染也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在減少機動車尾氣污染方面,省級公安部門牽頭采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措施。然而,情況仍不樂觀。

西安霧霾污染來源多樣、成因復雜,這并非簡單字句可以說清。在這次省兩會,有委員提出倡導全市形成文明、節約、綠色環保的生產、消費和生活方式,讓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提高生態文明意識,努力實現空氣質量追趕超越。我相信,省政府會確保盡最大努力,為陜西拼出更多藍天。我暗自與這座城約定,下次來,一定會看到更多藍天。(陳雪)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