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好鄉村振興戰略,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更是金融業拓展發展空間,提升發展質量的重大戰略機遇。”12月19日上午,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副行長李霄峻在陜西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上介紹到。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人民銀行西安分行累計發放支農再貸款2.25億元,扶貧再貸款200.11億元,發放再貼現212.35億元,帶動全省涉農貸款余額達到7273.37億元,同比增長2.47%;全省注冊地在縣域的上市公司有1家,新三板公司達到10家;推出33種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開發價格、氣象、收入保險等14個農業保險新產品。
深度貧困地區各項貸款同比增長14.22%支持力度持續增強
“為了幫助深度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2017年11月,人民銀行西安分行決定開展‘省級金融機構與深度貧困縣區一對一’結對幫扶行動,精心選擇了11家省級金融機構參與結對幫扶工作。”李霄峻介紹,11家銀行與深度貧困縣簽訂了幫扶協議,從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扶貧、鄉村振興等7個方面開展合作。自2018年以來,11家幫扶機構在深度貧困縣區投放貸款近100億元。陜西省深度貧困地區各項貸款同比增長14.22%,高于同期全省貸款平均增速1.36個百分點,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撐。
與此同時,各幫扶機構圍繞“3+X”特色產業,大力支持深度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如在安康推出了“股權投資+龍頭企業+貧困戶+銀行信貸”等扶貧模式;在商洛實施了以大戶帶、企業帶、“三社”帶和聯產、聯業、聯股、聯營為主要內容的“三帶四聯”脫貧機制;在漢中創建了“金融支持產業扶貧示范村”,長安銀行推出了“鄉村振興貸”。截至三季度末,陜西省深度貧困縣區產業精準扶貧貸款余額45.15億元,較年初增加13.19億元,同比增長30.7%,當年累放25.99億元,產業脫貧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凸顯。
陜西8個縣區獲得“兩權”資格實現“四個全覆蓋”
“兩權”抵押指的是農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2015年陜西共有8個縣區獲得“兩權”資格,其中高陵區和平利縣是“農地”“農房”雙試點,其余6個縣區均為“農地”抵押貸款試點地區。
據李霄峻介紹,目前8個試點地區實現了“四個全覆蓋”,即:相關制度建設全覆蓋、農地確權頒證全覆蓋、風險補償基金設立全覆蓋、農村交易平臺建設全覆蓋。其中,風險補償金方面,試點縣區基金規模合計7200萬元;產權流轉交易平臺建設方面,試點縣區累計成交流轉交易2242筆,金額4.53億元。
“農地也罷,宅基地也罷,這兩個都是不動產,在確權頒證及流轉過程中涉及的環節部門比較多,它的交易平臺流轉是一個關鍵。” 李霄峻說,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陜西省“兩權”抵押貸款余額7.5億元,累放貸款10.54億元,有效支持了全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李卓然)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