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陜西省總工會通過《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實施辦法》(試行),堅持技高者多得、多勞者多得原則,積極推動落實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政策措施。
辦法明確,著力提高技術工人經濟待遇,省總工會每年列支不少于 500 萬元專項資金,用于獎勵激勵技能人才。其中,技術工人通過崗位練兵、技能培訓取得陜西省人社廳頒發的高級技師(國家職業資格一級)證書,獎勵2000元;通過省級以上職業技能大賽取得陜西省人社廳頒發的技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高級技師
(國家職業資格一級)證書,分別獎勵 1000 元或 2000 元(已獲得陜西省技術能手獎勵的,不再獎勵);在名師帶徒活動中簽訂一對一《名師帶徒協議》,并在陜西省職工創新技術協作中心備案,所帶徒弟取得陜西省人社障廳頒發的高級技師(國家職業資格一級)證書,本單位帶徒師傅每人獎勵 2000元,跨單位帶徒師傅每人獎勵3000元;一線技術工人創新成果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 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分別獎勵2000元或1000元;技術工人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獲金銀銅獎的,獎勵10000元;參加全國技能大賽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的,獎勵5000元;落實高技能人才待遇,定期組織三秦工匠開展療休養和素質提升培訓;三秦工匠從事被國家認定為有毒有害工種的,每年給予崗位補貼 2000元;我省職工科技創新項目獲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進步獎,且第一完成人為一線技術工人的項目,每項獎勵 5000元;每年建設選樹 20 個陜西省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每個獎勵 30000元;通過陜西省總工會申報獲得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的,每個獎勵50000 元;加大全省工匠人才培養選樹力度,逐步實現每年選樹市級工匠人才100名左右,獎勵標準由各市制定;每年選樹陜西產業工匠人才100名左右,由省級產業工會每人獎勵30000 元;在陜西省職工科技節設立職工創新成果、創新創業創造、先進操作(工作)法、帶徒名師、“五小”活動、創新工作室(示范崗)等項目申報窗口,對優秀項目進行評選表彰,并搭建成果展示交流和推廣應用平臺。
同時,辦法還規定,吸納高技能領軍人才在各級工會組織中掛職或兼職,各級工會領導機構中至少要有 1 名高技能領軍人才兼任副職或常委;各級工會女職工委員會要至少吸納 1 名女性高技能領軍人才兼任副職或常委;在企事業單位職工代表大會中技術工人代表的比例要不少于 1/5;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獲金銀銅獎選手和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三秦工匠獲得者授予陜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優先推薦評選陜西省勞動模范;對全國一類大賽前八名、全國二類大賽(行業大賽)前三名、陜西省職業技能大賽一類大賽第一名選手授予陜西省五一勞動獎章。
此外,工會組織還將積極推動政府和企業制定完善技術工人技能評價體系,比照工程技術人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晉 升機制,建立完善技術工人(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晉升職 業技能等級和享受相應工資福利待遇的制度。(顧榮)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