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4 09:13:20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記者 李榮
為推進數字經濟與農業科技的融合創新發展,促進創新驅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10月22日,在第二十六屆農高會期間召開的2019中國(楊凌)數字農業大會,以“5G時代下的數字農業”為主題,邀請知名專家學者、行業領軍企業及縣域代表,圍繞“凝聚數字資源、引領智慧創新、促進產業升級、推動三產融合”等進行探討交流,共同探討數字農業發展新趨勢、新技術、新應用,展現數字農業發展的廣闊前景和美好未來。
“信息化本質上是一個推動社會轉型的過程,一個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變的過程。”中國工程院院士孫九林說,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化的內涵、深度和廣度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對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也越加顯著和重要。信息化不再是組織機構的事,而是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細胞”,包括每一個人、每一個產品,甚至每一個活動或事件。
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我國農業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取得了明顯進展,但仍面臨嚴峻挑戰。孫九林說,我國農業信息技術研發應用還處于跟跑階段,與先進發達國家相差10年左右。主要體現在傳感器技術、精準作業技術、農業現代化技術、農業無人機技術、遙感技術、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等方面。“認識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比認識大數據本身更為重要。”孫九林認為,和其他領域的大數據一樣,農業大數據是農業信息化過程中的必然產物,是重要的農業資源。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也是“數據”真正成為“資源”時代的來臨。
西安交通大學信息與通信技術研究院院長曲樺在談到5G時代賦能數字農業新生態的創新發展時說,5G時代下的數字農業,應積極布局研究開發、技術轉移、檢驗檢測認證、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科技咨詢、科技金融、科學技術普及等專業科技服務和綜合科技服務,提升了農業物聯網產業的創新支撐能力。當前數字經濟正在成為引領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和新動能。“在基礎數據層面,農業數據的采集是當前農業大數據問題的集中所在。”曲樺說,農業數據采集主要分為涉農在線數據、涉農離線數據和涉農無網數據。要用好這些數據,就需要數據中心進行挖掘、分析,最終就產生了數據管理、數據服務和應用系統。
“面對當前可持續發展和國際競爭的嚴峻挑戰,中國農業的根本出路就是實施數字農業戰略,以科技、信息興農。”曲樺說,5G對數字農業的發展有直接的促進作用,推動農業智能化改造,創造出更多的“效率紅利”,成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抓手和新動能。
對于數字農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數字政府業務部農業行業總監原海洋有著自己的理解。“當前數字化面臨的主要問題在農村和農業上。”原海洋進一步解釋說,農村在數據管理上一直封閉分散,各行業各部門數據稀缺片斷、信息不連貫不共享。農業生產、生產資料供給、農產品流通、市場需求和鄉村管理以及與農業關聯的氣象、土壤、水文等數據,具有搜集難、處理難、分析難、應用難的特點,目前市場上還沒有成熟的配套體系。
原海洋認為,通過運用互聯網、人工智能、GIS以及大數據等技術,我國農業從原來看天吃飯的傳統農業模式轉變為高產、高效、低耗、優質、生態和安全的智慧農業模式。隨著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數據存儲、全面感知、數據上云等方式會使農業農村的數據采集方式變得更加多元化,將進階為以新一代數字平臺為底座的數字農業農村模式。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