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為全面展現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農業農村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生動講述陜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精彩故事,由中共陜西省委網信辦、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和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主辦,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承辦,推出“春風又拂面鄉村振興正當時——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金秋十月,在榆林市米脂縣的山山峁峁之間,紅彤彤的山地蘋果掛滿了枝頭,散發著醉人的香氣,預示著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從空中俯瞰米脂山地蘋果園,顯得蔚為壯觀。杜旭濤/攝
米脂縣地處黃土高原腹地,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具有海拔較高、土層深厚、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空氣濕度低、病蟲危害少、無工業污染等特點,符合蘋果生長7項氣象指標,是陜西省優質蘋果基地縣。
在米脂縣高鹼村桂玲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記者見到合作社負責人姬桂玲時,她正在果園里忙碌著。果園里500多畝蘋果樹已進入掛果期,果子色澤鮮艷、個大形正,品質上乘。姬桂玲從樹上摘下蘋果,熱情地招呼記者品嘗,一口咬下去質細汁多、脆甜可口。

姬桂玲正在采摘蘋果。賀冬鵬/攝
姬桂玲和丈夫打過工賣過煤,2012年返鄉創業種蘋果樹。“我們以每畝每年80元的費用流轉了農戶和村集體的500多畝土地,又在政府項目資金補貼的基礎上,投資了四百多萬元進行了土地整理、水電路、保鮮庫以及防雹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姬桂玲稱,目前已經建成了500畝標準化果園,2018年開始掛果,2020年將進入盛果期,畝產將達到六七千斤,按市場價3元/斤計算,畝產值可達2萬元。
目前,米脂縣果業經營主體已達152家,其中合作社139家,家庭農場13家。米脂山地蘋果種植面積已達21萬畝,已建成山地標準化果園638個,掛果面積8萬畝,年產量達10.5萬噸,產值5.4億元,發展山地蘋果產業走在了榆林市前列。

米脂縣委副書記、縣長高寒接受中國網采訪。賀冬鵬/攝
米脂縣委副書記、縣長高寒在接受中國網采訪時表示,2013年以來,米脂縣立足資源稟賦和縣情實際,搶抓蘋果產業“西進北擴”戰略機遇,在“比種糧收入高、比養殖風險小、比棚栽投入少”的比較分析中謀劃定位,確立了“果業主導,多業并舉”“長短結合,以短養長”“果畜配套,標本兼治”的發展思路,從政策引領、行政推動、技術服務、品牌創建、市場營銷等山地蘋果發展的“全過程”著手,大力扶持山地蘋果特色優勢產業規模化發展、標準化建設。
10月16日,米脂縣2019年消費扶貧暨中國農民豐收節在米脂縣杜家石溝鎮柳家坬村舉行。作為大會的一個重要活動,舉辦了榆林山地蘋果品評推介會,旨在全面提升榆林市山地蘋果生產管理水平,擴大品牌影響力。本次推介會收獲頗豐,6家企業總計簽約購買米脂山地蘋果243萬公斤,協議總金額達2230.2萬元。

米脂縣2019年消費扶貧暨中國農民豐收節啟動儀式現場。賀冬鵬/攝
蘋果產業的充分發展,成為當地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撐。僅桂玲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一家,就吸納了24名貧困戶就業,入社務工貧困戶年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全縣以“大戶返鄉創業”“合作社帶動”模式發展起來的百畝以上標準化山地蘋果園236個、5.18萬畝,通過吸納貧困戶參與生產經營或就近提供務工崗位,為老百姓建立起了家門口的工廠,讓他們不離家就可打工賺錢,帶動了1327戶、3460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2017年,米脂率先成為榆林市南六縣首個農民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大關的縣份。2018年,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萬元,其中農民人均果業收入3170元。高寒表示,米脂將按照山地蘋果產業的總體規劃和部署,爭取在2025年前,推進全縣山地蘋果栽植面積達到30萬畝,實現由“面積擴張”到“提質增效”。屆時,米脂山地蘋果總產值將超過20億元,農民人均果業收入將超過萬元,過上高質量的小康生活。(高崗)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