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姣姣
9月10日,記者從省統計局了解到,伴隨著新中國前進的腳步,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規模不斷擴大,效益不斷提升,引領帶動作用凸顯,已成為陜西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和生力軍。
占GDP比重達到10.8%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是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現代化水平、總體發展狀況的重要標志。數據顯示,2018年,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增加值2650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10.8%;2013年至2018年間增速連續保持兩位數,年均增長13.2%。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變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已逐步發展成為全省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對經濟貢獻明顯。
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大幅增長。數據顯示,2018年末,我省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共1442戶(不含軍工),比2014年末凈增加551戶;實現總產值4926.8億元,比2014年翻了一番,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份額連創新高,2018年占比達到19.5%,比2014年增加7.2個百分點,成為資源型省份陜西的一張亮麗新名片。
民企進入步伐明顯加快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據悉,目前主板市場仍是陜西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上市的主戰場,其中中國西電、秦川機床、天和防務、寶鈦股份、金鉬股份、盤龍藥業等企業具有各產業代表性。
近年來,隨著國家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不斷深化和落實,民營企業投資的信心不斷鞏固,民資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步伐明顯加快,新能源、智能科技等已成為民資投資的重點和新領域。隨著支持政策的不斷加強和落地,極大激發了民間投資主體的創新活力,不斷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高速發展,民營企業已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力量。
三秦大地競相發展亮點紛呈
從區域看,2018年關中地區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全省的73.4%,其中西安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全省的48.7%;陜南、陜北地區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分別占全省的16.8%、9.8%。
據統計,截至2018年末,西安有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企業數超500家,居全省首位;咸陽、寶雞、渭南三市企業合計近400家。關中地區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占到全省69.3%,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聚集地。西安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超過2400億元,占全省的48.7%,以絕對優勢領先。咸陽總產值超420億元,占8.6%;寶雞、渭南、銅川、楊凌總產值合計在780億元以上。
數據顯示,2018年,陜南地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全省的6.8%。依托陜南秦巴山區天然地理優勢,以必康制藥、白云制藥、陜西醫藥控股集團江興醫化科技有限公司為引領的陜南生物產業蓬勃發展。商洛新材料產業和安康生物產業較為突出;漢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最為突出,在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最聚集,產業規模達全省第二;隨著漢中航空智慧新城的崛起,漢中市高端裝備制造業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在陜西有色榆林新材料、北元化工的引領下,榆林市新材料產業占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75.3%,新材料產業占比大且相對集聚。延安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集中在節能環保產業,節能環保產業占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38.3%。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