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就在全省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有關事項進行了安排部署。
根據通知,到2020年,我省西安、咸陽、西咸新區將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其它地級城市及楊凌示范區、韓城市實現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且至少有一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
到2022年,其他地級城市及楊凌示范區、韓城市有兩個以上區的,至少有一個區整區域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其他各區至少有一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示范片區;只有一個區的,建成區一半面積以上集中連片區域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其他區域至少有一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到2025年,全省地級及以上城市、楊凌示范區、韓城市將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通知要求,各市(區)要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各市(區)應于2019年底前出臺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公共管理單位應率先實行生活垃圾分類;到2020年底,全省各類學校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普及率應達到100%;各地應以街道為單元,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建設;要開展垃圾分類志愿活動,積極動員家庭參與;同時落實垃圾前端減量工作,深入推進共同締造理念,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大眾化、精細化。
各市(區)應以“有害垃圾、干垃圾(即其他垃圾)、濕垃圾(即廚余垃圾)、可回收物”四類為分類基本類型,引導居民開展分類投放;出臺具體措施,規范生活垃圾收集存儲;建立運輸環節分類體系,嚴禁生活垃圾“先分后混”“混裝混運”;提升末端分類處理能力,提升可回收物處置利用能力,實現垃圾分類后的減量化和資源化。
健全垃圾分類工作機制。要堅持省級統籌市級推進,各市(區)于每年6月底、12月底前,向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報送半年工作報告;加大垃圾分類宣傳普及,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實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健全垃圾處理收費機制,建立督促指導評估機制,避免垃圾分類“形式主義”,全面系統推進各項工作。(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朱雪嬌)
相關新聞>>>
鄠邑多措并舉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努力實現生活垃圾“三化”
自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以來,鄠邑區堅持以群眾可接受、財力可承受、面上可推廣為出發點,以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總目標,按照“試點先行、以點帶面、逐步推進、全面創建”的原則,積極學習、努力探索,不斷破解工作難點,垃圾分類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垃圾分類可以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加美麗。平時我會注意垃圾分類,以后也會提醒我的家人進行垃圾分類。”鄠邑區北街小學的學生說。鄠邑區通過舉辦垃圾分類主題班會、垃圾分類小課堂等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向學生闡明垃圾對社會生活造成的危害,宣傳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提高學生環保意識,培養學生道德素養,讓垃圾分類在學生的思想上扎根、行動中落實。同時,學校也在加大投入力度,對學校垃圾箱進行分類設置。
鄠邑區還在區機關事務中心、機關食堂外設有餐廚垃圾資源循環利用示范中心,通過機械技術將有機垃圾發酵成生物有機肥,實現垃圾處理的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同時還通過設置宣傳展板向機關干部推廣垃圾分類環保知識,引導大家自覺科學地開展生活垃圾分類。
目前,城區各試點單位對垃圾分類參與度顯著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習慣正逐漸養成,垃圾分類已初見成效,下一步鄠邑區將進一步強化工作措施,細化工作責任,廣泛開展垃圾分類教育宣傳引導工作,不斷提高群眾對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知曉率和分類率,在全區營造生活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通訊員 李晗茹)
郭杜街道全力推進垃圾分類
把生態環保理念植入人心
印發宣傳彩頁,讓市民知曉垃圾分類;配置分類設備,讓垃圾物有歸處;設置溫馨提示,使生活富有人情;制定剛性舉措,使分類成為習慣。長安區郭杜街道采取剛柔并濟措施,全力推進垃圾分類,把生態環保理念植入人心。
郭杜街道向8個城市社區、17個村的市民群眾發放《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生活垃圾分類手冊》宣傳彩頁3萬份,邀請長安區城市管理局專業人員,為街辦、社區工作人員進行講解,讓生活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
為每個辦站所、行政辦公區、以及城市社區和村委會,統一更換一體式分類垃圾桶,在醒目位置張貼溫馨提示,教育引導市民群眾,自覺按照分類提示投放垃圾。郭杜街辦機關建立日檢查、周督辦、月通報機制,實行垃圾分類“紅黑榜”制度,對排前三名的科室進行獎勵,對后三名科室進行處罰,提升了機關垃圾分類質量,建立起垃圾分類習慣養成機制。(通訊員 張永峰)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