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周君娜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而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是產業振興。6月17日,針對民進陜西省委會提交的《關于以農業產業化為核心,積極推動我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建議》的提案,省農業農村廳在復函中分析我省農業產業化發展目前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快下一步發展的重點措施。6月19日至20日,記者分別采訪了民進陜西省委會參政議政部部長王耀徵、省農業農村廳產業發展部處長王德勝和陜西省發展特色與休閑產業指導中心主任韓濤。
“目前我省農村環境、教育、醫療等較前些年雖有很大改善,但農村產業發展還處于低端模式。拿陜西茶產業來說,漢中仙毫等品牌在省內接受程度較高,但在省外知名度較低,提質增速勢在必行。”王耀徵認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應與脫貧攻堅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幫助貧困區縣、貧困戶早日脫貧摘帽,從而帶動并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省農業農村廳產業發展部處長王德勝表示,提案對應了鄉村振興大局,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行性。針對提案建議,省農業農村廳產業發展部將堅持把農業產業化落實到位。接下來,第一步是要鼓勵各區縣大力發展現代農產品加工業,建農產品加工園區,加大力度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壯大龍頭企業,加大農副企業的認定力度,申報國家級農副企業。第二步是要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項目,創建和培育一批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建立農業產業化發展聯合體,申報農業產業強鎮。據了解,我省去年申報農業產業強鎮7個,今年將達到9個。
“創新興國,農業產業化發展也應講求創新。”王德勝介紹說,舉辦農村雙創大賽、培養職業農民、征集農副企業技術成果與需求、推行農民土地入股試點等措施,能夠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激發產業化創新發展活力。
“農業產業化發展都在向貧困地區傾斜,龍頭企業認定的50%都在貧困縣特別是深度貧困縣,這對當地脫貧致富、鄉村振興都有很大的影響力。”王德勝說。
近年來,全省“近城、靠景、依產、沿路”的休閑農業布局特征進一步顯現。據省發展特色與休閑農業指導中心主任韓濤介紹,2019年,全省特色產業與休閑農業工作以打造特色和培育品牌為重點,進一步拓展內涵、豐富業態、完善功能,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和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據了解,2018年,陜西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總數達149個,居全國第二。
“產業興旺得靠人氣。”韓濤說,休閑農業是鄉村產業發展的新業態新路徑。隨著鄉村交通、停車場、垃圾整治、污水處理等硬件設施的大力提高,一方面,休閑農業如田園風光、農耕文化、農俗文化等能夠吸引大量城市居民前來休閑娛樂,另一方面,還能讓職業農民、大學生等專業人才在當地創業、工作,從而保持鄉村經濟發展的旺盛活力,為鄉村振興提供不竭動力。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