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陜西出臺六大領域人才分類評價改革政策
省委辦公廳和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做好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面向科技人才,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人才,教育人才,醫療衛生人才,工程技術和技能人才,企業、基層一線及青年人才等6個重點領域人才,從人才分類、評價標準等方面提出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規范性、指導性意見,進一步創新人才評價機制,激發各領域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通知》對6個重點領域人才進行分類評價,具體包括:分類評價科技人才,建立健全以科研誠信為基礎,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積極實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潛心研究和創新的評價制度;分類評價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人才,注重政治標準和學術標準、繼承性和民族性、原創性和時代性、系統性和專業性相統一;分類評價教育人才,堅持立德樹人,注重對師德師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專業發展的綜合評價,建立充分體現不同類型教師崗位特點的評價標準;分類評價醫療衛生人才,強化醫療衛生人才臨床實踐能力評價,完善涵蓋醫德醫風、臨床實踐、科研帶教、公共衛生服務等要素的評價指標體系;分類評價工程技術和技能人才,重點評價工程技術人才掌握必備專業理論知識、解決工程技術難題、技術創造發明、工程項目設計的實際能力,健全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以工作業績為重點、注重職業道德和知識水平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分類評價企業、基層一線及青年人才,建立與產業發展需求、經濟結構相適應的企業人才評價機制,健全以職業農民為主體的農村實用人才評價制度,完善青年人才評價激勵措施,探索建立優秀青年人才舉薦制度。
《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門要分類健全人才評價標準,把品德作為人才評價的首要內容,堅持憑能力、實績、貢獻評價人才,科學設置評價標準,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等傾向;要改進和創新人才評價方式,注重引入市場評價和社會評價,發揮多元評價主體作用,遵循不同類型人才成長發展規律,科學合理設置評價考核周期,克服評價考核過于頻繁的傾向;要進一步打破戶籍、地域、身份、檔案、人事關系等限制,暢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和新興職業等領域人才評價申報渠道;要簡化評審環節,改進評審方式,促進人才評價和項目評審、機構評估有機銜接,建立相近評價結果互認機制,避免多頭、頻繁、重復評價人才;要加快推進重點領域人才評價改革,健全完善人才評價管理服務制度,充分發揮用人單位的主導作用,促進人才評價與培養、使用、激勵等相銜接,進一步明確政府、市場、用人主體在人才評價中的職能定位,建立權責清晰、管理科學、協調高效的人才評價管理體制,加強人才評價法治建設,嚴格規范評價程序,維護人才合法權益。(記者 王婕妤 通訊員 獨萍 楊立辰)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