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原登榮
“兩年多來,我省累計完成投資58億元,解決和改善了841.6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其中惠及貧困人口164.61萬人。”9月29日,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陜西省民生水利項目建設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省水利廳副廳長丁紀民介紹說,“十三五”以來,全省水利系統加快民生水利項目建設,掀起事關陜西發展命脈的水利建設新高潮,廣大群眾從民生水利實踐中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提升了獲得感和幸福感。
全省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3.2%
2016年開始,省水利廳聚焦飲水安全脫貧攻堅,精準對接落實,多方籌措資金,強化措施推進,有力有序推進我省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和脫貧攻堅工作。
“全省農村集中供水率和自來水普及率分別達到95.3%和93.2%。”丁紀民說,今年我省年度計劃摘帽的23個貧困縣、退出的3303個貧困村和脫貧的101.7萬貧困人口全部達到了飲水安全退出標準。
我省還積極構建飲水安全工程建后長效運行管理機制,90個縣成立了縣級專門管理機構,97個縣出臺了工程運行管理辦法,88個縣建立了維修養護基金制度,104個縣都建立了縣級水質監測中心,保障供水設施良性運行。
灌區節水改造有力保障我省糧食安全
“‘十三五’以來,寶雞峽、涇惠渠、交口抽渭等8個大型灌區先后實施了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項目建設,襯砌改造干支渠道373.84公里,建筑物2286座。”丁紀民說,通過項目實施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104.35萬畝,年均新增供水能力12.22立方米/秒,年均節水0.39億立方米,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12.11萬噸,經濟效益約2.3億元。
我省還在寶雞市馮家山、渭南市東雷抽黃一期、二期等5個大型泵站灌區的13座泵站實施了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項目建設,通過項目實施可新增改善灌溉面積64.89萬畝,年均增產糧食9.73萬噸,年均節能137.59萬度。
目前,灌區輸水條件明顯改善,灌溉保證率得到提升,種植作物已從單一的糧食作物占主導地位向高產出、高收入的經濟作物占主導地位轉變,作物產量大幅提高,為灌區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省累計建成節水灌溉面積1403萬畝
“‘十三五’以來,我們以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全省基礎農田水利設施改造升級,大規模推進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設。”丁紀民說,特別是省委、省政府蘋果“北上西進”、獼猴桃“東擴南移”果業發展戰略的實施,有力引導了各地高效節水灌溉建設進一步提速。
據介紹,我省累計新建塘壩、堰閘、機井、泵站、集雨水窖等“五小”水源工程6514處,發展節水灌溉面積235.6萬畝,其中管灌、微灌、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41.163萬畝。
丁紀民表示,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建成節水灌溉面積1403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669萬畝,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項目重點圍繞特色農業產業,重點傾斜支持貧困地區,在當前全省水果種植面積1987萬畝中,高效節水灌溉項目配套支撐發展的面積已達到三分之一。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