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滿淑涵
“社區養老是好事,可怎樣才能讓老人家門口的環境更宜居,精神文化生活更豐富,醫療保健服務更有保障?”基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在今年省兩會期間,劉勇委員提交了《有關我省社區養老問題的建議》。
針對目前我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標準不夠健全,服務標準化建設相對滯后;服務內容單一,大部分居家養老設施不具備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等功能服務;為老服務的社會組織和機構發展滯后等問題,劉勇委員建議,合理布局服務設施,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推進老年文娛項目建設,豐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創新養老模式,充分運用終端通信設備;加強監督管理,推進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如何打通社區養老‘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我認為關鍵是要補足公共服務短板,提升社區老年人生活品質。”
借鑒美國、加拿大等國在社區養老方面的經驗,劉勇委員認為,人性化、適老化的公共服務設施需要滿足老年人在吃、住、行、動等各方面的需求。“比如營養衛生的送餐服務、及時專業的醫療服務、方便周到的出行服務,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其實是降低了不少生活成本。而且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社區養老的現代化水平也將有所提升。”
為進一步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業發展,依托智慧社區信息服務網絡、互聯網、物聯網等平臺,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醫、助餐、助潔、助急、助浴等個性化養老服務,省民政廳已確定在101個社區開展居家“互聯網+養老”服務試點工作,對每個社區補助5萬元,用于建設和運營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同時,鼓勵社區引進居家養老服務企業、社會組織,通過“互聯網+”手段,完善服務設施,提升服務能力。
今年6月,省民政廳與陜西移動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借助陜西移動在信息化基礎設施、信息資源整合、公共服務應用、行業信息化和信息安全服務等方面的優勢,建立居家社區智慧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智慧養老服務。項目先期將在韓城市試點,利用移動網點促進養老信息和資源共享。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