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報記者張屏郭會橋肖楊 通訊員林亞正 周婭蔡一張飛程姚徐暉黎玲
近期,湖北省不少高職院校關于高分考生的統計出爐。記者發現,近年來,入讀高職的學生中,分數超過二本線的真不少,甚至距一本線僅4分的考生也毫不猶豫地上了高職。那么,都是什么樣的學生考過了本科線卻選讀了專科?這些高分考生又為何有此決定?連日來,楚天都市報記者走訪了武漢多所高職院校,對此進行了詳細探訪。
好專業好找工作 高分讀專科不糾結
畢業于咸寧高中的席國勝,今年高考理科考了508分,離一本線僅差4分,但他卻毫不猶豫地填報了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鐵道機車專業。“讀這個專業以后可以做火車司機。我爸爸就在鐵路上工作,他說現在很缺火車司機,且收入也高,好好做兩年月入可過萬。”席國勝說,入學才1個多月,他發現已有軌道企業來招聘新生。
高分考生中,不少人像席國勝一樣,因為就業形勢好而主動選擇高職。“我高考成績超本科線50多分,可以報考不錯的二本大學,但全家一致認為,現在大學生多,競爭壓力大,不好就業。讀個普通二本大學,不如選一所專業技術強的專科學校,更有就業優勢。”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船舶動力工程專業新生張鴻磊說。
來自湖北襄陽的江蕾高考成績超過理科二本線32分,現在是湖北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食品加工技術專業大一學生。江蕾說,本來有機會上二本院校,但考慮到就業,她便選擇了輕工職院的特色專業。“農夫山泉訂單班畢業包分配,還能就近回家鄉就業,福利待遇聽說也很好”。江蕾說,這個選擇不是頭腦發熱,而是反復權衡,自己更青睞學習實用型的技術。
還有學生是因心儀專業而做出的選擇。去年,湖北文科考生楊丹丹考了431分,超二本線25分,報讀了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影視動畫專業。原來,熱愛畫畫的她想學動畫專業,但很多本科院校只招藝術生,她發現武軟這個專業文、理、藝術兼收,于是選擇了這里。“‘三維動畫’‘動畫分鏡頭腳本寫作’等課程我都很喜歡,沒有什么比做自己喜歡的事更好!”楊丹丹認為,這比讀專科還是本科重要多了。
湖北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啤酒釀造專業新生梅欣怡,也是這樣。她今年的高考成績超二本線18分,因夢想成為一名啤酒釀造師,填報志愿時,她只考慮有釀酒專業的學校。“我現在上的是中德合作班,已經開始學德語了,以后還會去德國交流學習。”她說。
也有學生不甘現狀 入學即準備“專升本”
“選擇武職,既是為了學到專業技能,也是希望今后能專升本。”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商務英語專業18303班余果介紹,今年高考,他高出本科線100分。本科錄取掉檔后,經在武漢工作的叔叔介紹來到該校就讀。
“雖然沒上本科有點不甘心,但進校后還是有不少驚喜,學校學風好,老師責任心強、實踐教學能力強;每次上課前,我們還會做預習,感覺能學到不少東西。”余果說,更重要的是,武職每年成功“專升本”的學生很多,僅今年就有435人。目前,她已開始為“專升本”做準備,今后還想考研。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軟件技術專業大二學生曹荊軻,去年高考考了482分,距一本線僅差2分。意外掉檔后,他入校就報名了該校的“厚浦班”。他介紹,這個班直接和企業對接,學習模式不同,要求更高,能學到更前沿的技術。“學這個專業很苦,對數學、英語要求高,我已做好花時間啃厚書的準備,以后繼續深造。”
調查中,記者還發些,有一些因學費較貴,放棄民辦二本院校而入讀高職的學生,學習往往更刻苦。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新生余嬋,今年高考文科考了510分,高出湖北省文科二本線69分。她坦然說道,“很高興為父母省了錢,何況高考已成過去,現在是新的起點。是金子總會發光,只要我好好學習,在高職一樣能成才。”
余嬋介紹,剛入校,她已有了對未來的規劃:要練膽量、提高社交能力、考證、專升本、考研……
既好就業也能升學“棄本讀專”并不稀奇
“我校現在分數線最高的專業是動車檢修專業,其次是鐵道機車專業,每年新生中,有不少一本線上下的學生,一點也不稀奇。”武漢鐵院機車車輛學院院長何成才介紹,這些專業就業好,用人單位也歡迎從一線鍛煉起來的高職畢業生,本科學歷反而不那么受歡迎,所以不僅高分考生愿意讀,報“專升本”的學生也少。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招辦主任彭朝暉稱,近年來,很多高職院校根據社會和企業的需求辦學,還有專門的訂單式培養,這些都對學生有很大吸引力。目前我國也非常缺乏一線應用型人才,隨著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對于高層次技術人才的需求也將更迫切。
另一方面,很多高職院校非常重視高分考生。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學院院長羅保山說,該院高分考生比較集中,因此他們設置了“試點班”。這種班對學生要求更高,學業負擔更重,學生可以自愿加入。同時,學院還成立了各種協會,鼓勵高分考生參加;高分考生還更容易被選作學生干部、或參加各類大賽。
而且,近年來,湖北省“專升本”的招生計劃在增多。“高職中的優秀學生,也有暢通的升學渠道。”羅保山說,據統計,該院“專升本”率已達近30%,很多學生本科畢業后,都成功考取了碩士甚至博士。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